2021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发布

——《地球学报》复合影响因子2.362

“Annual Report for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 Impact Factors” of 2021 Announced: Complex Impact Factor of Acta Geoscientica Sinica Reaches 2.362

 

        由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研制,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1年版)》(简称《年报》)于2021年      9月正式对外发布。

        根据《年报》的统计结果, 在103种地质类期刊中, 《地球学报》2021年影响力指数为357.373, 排名第22, 复合影响因子是2.362, 分区为Q1(表1)。

      《年报》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体现了如下8个特点:

        (1)《年报》发布综合评价指标“影响力指数(CI)”, 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两个评价指标——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 投射到“期刊影响力排序空间”, 采用向量平权计算得到的综合指标。该评价指标兼顾了期刊质量、历史、规模等因素, 利用“期刊量效指数(JMI)”修正个别期刊发文量大影响因子低的特殊奇异现象。《年报》对每个学科期刊按照影响力指数(CI)排序, 并按期刊数量等分为4个区(Q1、Q2、Q3、Q4), 更加客观地反映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相对水平。

        (2)为了反映科技期刊对跨学科研究的影响, 《年报》将科技期刊的引文统计源期刊扩展到了人文社科类期刊, 与科技类统计源期刊一起总称为综合统计源期刊, 并相应定义了“综合影响因子”, 这一扩展对客观反映某些学科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很重要。

        (3)我国每年出版的博硕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对国内期刊的引用次数与综合统计源期刊相当, 且这两类文献中的许多论文内容发表在国外期刊和会议上, 无法从国内统计源期刊中获得其对国内期刊的引用信息。无论从文献学术水平还是从引文总量考虑, 如果不考虑这部分引文统计源文献, 显然不能如实反映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水平。《年报》在综合统计源期刊基础上增加了我国部分博、硕士学位论文与会议论文, 与综合统计源期刊一起合称为复合统计源文献, 并由此定义了“复合影响因子”。博硕士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类统计源文献的遴选方法见《数据统计规范》。

        (4)科技研究具有按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含工程系研究)、技术开发(含工程设计)等研究层次逐层演进的特点, 技术开发类文献引用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类文献很少, 而引用技术研究类文献较多, 是技术研究类期刊必不可少的统计源。《年报》根据这一特点, 以基础(含应用基础研究)类、技术研究类期刊为统计源计算了基础研究类期刊的影响因子(称为“基础研究类影响因子”), 加上技术开发类统计源期刊计算了技术研究类得到影响因子(称为“技术研究类影响因子”), 从而解决了长期以来是否应将技术开发类期刊作为科技类统计源的困惑。

        (5)《年报》认为, 引文统计中计入学术不端的引用与被引用会损害计量指标的评价作用。为此, 《年报》根据目前的学术不端文献鉴别能力, 在《数据统计规范》中制定了相关统计原则, 尽可能排除了严重疑似抄袭、一稿多发文献的引用和被引。

        (6)如果各项计量指标统计数值的准确性差, 不但影响指标排序, 而且会对期刊学术影响力形成错误评价, 不利于期刊自身发展。为此, 《数据统计规范》明确规定了计量期刊载文量、可被引文献量、不计被引文献量、引文与被引频次等指标的统计源文献基础数据的规范化标著精度, 使各项计量指标的统计误差得到了有效控制。

        (7)期刊在网上的下载量与下载率是衡量期刊学术影响力、调整办刊定位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规范化统计, 《年报》给出了各科技期刊在“中国知网”于统计年的总下载量和即年下载率。

        (8)《年报》同时还配发了网络服务产品, 包括“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个刊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等, 详尽提供了各刊参考文献、引证文献、下载频次、资助基金项目、出版时滞、学术不端检测指标, 并对期刊进行了出版内容结构、稿件质量、作者、地区、机构等办刊要素的统计分析, 为各刊评价、调整办刊策略、提高期刊质量提供了决策参考。

 

表1  地质学期刊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

Table 1  Clout indices and impact factors of geosciences journals

 

版权所有 《地球学报》编辑部 Copyright©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中国地质科学院东楼317室 邮编:100037 电话:010-68327396 E-mail: diqiux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2912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