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普胜

查看曾普胜在本刊发表的文章
      

 

1. 个人简介

曾普胜, 男, 1964年生。博士, 研究员。主要从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方面的研究。

 

2. 工作经历

1987.07—2000.10 云南省地勘局三队, 地球化学、地质勘查。1988年任助理工程师; 191993年晋升工程师; 1999年10月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其间,1995年9月—2000年6月,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攻读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硕士、博士,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0.10—2002.10 中国电子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地质学博士后,副研究员;

2002.10—2004.8 中国电子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地质矿产科研,副研究员;

2004.08—2008.08 云南财经大学资源环境系,教学科研。2005年10月晋升为教授。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矿产方向);

2008.08—2011.12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矿产资源研究院。地质矿产研究, 研究员。中文核心期刊《地质与勘探》常务副主编,执行主编;

2011.12—今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地学科研,研究员; 2014年晋升为三级研究员。《地球学报》、《地质与勘探》编委。

 

3. 成果奖励及荣誉称号

(1) “1:20万中甸幅地球化学图及说明书”1997获地质矿产部地质勘查成果奖三等奖(第一);

(2) “川滇黔菱形地块地球物理基本特征及其与内生成矿作用的关系”2005年获云南省优秀论文特等奖(第三)。

 

4. 国内外学术任职

中国地质学会徐霞客研究会理事。

 

5. 负责/主持的项目

(1) 2016/01-2018/12年,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DD20160220,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现场测试, 900万元, 在研, 主持;

(2) 2016/01-2018/12年, 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YYWF201619, 典型稀土-稀散矿床矿物微区成分与结构分析技术研究, 560万元, 在研, 参加;

(3) 2017/01-2019/12年, 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YYWF2017XX, 斑岩铜矿成矿系统氧化-还原转换及对成矿影响, 120万元, 在研, 参加;

(4) 2013/01-2015/12年, 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 12120113002500, 云南会泽铅锌矿区铅锌镉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 410万元, 结题, 主持;

(5) 2012/01-2014/12年,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科研专项经费项目, 210211078-2, 稀土矿山环境修复技术研究, 85万元, 结题, 主持;

(6) 2011/01-2013/12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41072073, 滇西北印支期格咱洋内岛弧带及斑岩铜矿潜力, 55万元, 已结题, 主持;

(7) 2006/01-2011/12年,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 2006BAB01A07-4, 中西部大型矿产基地综合勘查技术与示范/西南‘三江’中南段铜、铅锌、金、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综合勘查评价技术研究/德钦-羊拉矿集区铜-铅-锌成矿系统与预测评价, , 179万元, 已结题, 参加(专题负责人);

(8) 2004/01-2008/12年,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 2002CB412610, 印度与亚洲大陆主碰撞带成矿作用/综合研究课题, 2500万元, 已结题, 参加;

(9) 2003/01-2005/12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272046, 滇西白秧坪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的时空演化, 35万元, 已结题, 主持;

(10) 2002/01-2005/12年, 国土资源部专项项目, B0002-3, 中国东部铜陵矿集区深部精细结构与含矿信息, 300万元, 已结题, 参加;

(11) 2002/01-2004/12年, 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 DKD2102017, 1:5万铜陵地区流体-蚀变填图试点, 60万元, 参加;

(12) 2003/01-2006/12年, 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 N0302-4, 西南三江中甸斑岩铜矿找矿模型及技术方法, 120万元, 已结题, 主持;

(13) 2001/01-2004/12年, 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 20001020026003, 云南省巍山-永平矿化集中区流体填图及铜金成矿潜力预测, 100万元, 已结题, 参加;

(14) 1997/01-2000/12年,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9691401-03, 西南三江中南段试验区Cu、Au等矿产快速勘查评价的综合示范研究, 120万元, 已结题, 参加;

(15) 1996/01-1999/12年,国土资源部环境与资源科技攻关项目, 9502001-02, 三江中段铜金区域成矿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60万元, 已结题, 参加。

 

6. 专著、论文

(1) 曾普胜 李文昌, 王海平, 李红. 2006. 普朗印支期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岩石学及年代学特征[J]. 岩石学报, 22(4): 989-1000.

(2) 曾普胜, 李红, 李延河, 王兆全, 温利刚, 刘斯文. 2016. 亚洲最大铅锌矿——三阶段叠加成矿的金顶巨型铅锌矿床[J]. 地质学报, 90(9): 2384-2397.

(3) 曾普胜, 李红. 2015. 与基性岩有关的层控钨锡:“S”型花岗岩钨锡矿的前身——以云南钨锡矿为例[J]. 地球学报, 36(04): 419-433.

(4) 曾普胜, 李华, 朱晓华, 麻 菁, 苟瑞涛, 王聚杰. 2015. 云南曲靖盆地蔡家冲粗面英安质凝灰岩——扬子克拉通内曲靖深断裂新生代强烈活动的证据[J]. 地质通报, 34(10): 1826-1836.

(5) 曾普胜, 侯增谦, 高永峰, 杜安道. 2006. 印度-亚洲碰撞带东段喜马拉雅期铜-钼-金矿床Re-Os年龄及成矿作用[J]. 地质论评, 52(1): 72-84.

(6) 曾普胜, 裴荣富, 蒙义峰, 杨竹森, 侯增谦, 田世洪, 徐文艺, 王训诚. 2003. 安徽铜陵矿集区燕山期岩浆流体系统时空结构[J]. 矿床地质, 23(3): 298-309.

(7) 曾普胜, 杨竹森, 蒙义峰, 裴荣富, 侯增谦, 徐文艺, 王训诚, 田世洪. 2003. 安徽铜陵矿集区硅质岩成因及意义[J]. 地质论评, 50(1): 31-39.

(8) 曾普胜, 侯增谦, 李丽辉, 屈文俊, 王海平, 李文昌, 蒙义峰, 杨竹森. 2004. 滇西北普朗斑岩铜矿床成矿时代及其意义[J]. 地质通报, 23(11): 1127-1131.

(9) 曾普胜, 裴荣富, 侯增谦  蒙义峰  杨竹森, 田世洪, 徐文艺, 王训诚. 2005. 安徽铜陵矿集区冬瓜山矿床: 一个叠加改造型大型铜矿[J]. 地质学报, 79(1): 106-113.

(10) 曾普胜, 李红, 罗锡铭, 杨伟光. 2000. 滇西北中甸地区的铜金找矿远景[J]. 黄金地质, 2000(3): 45-51.

(11) 曾普胜, 蒙义峰, 杨竹森等. 2002. 安徽铜陵地块的成矿流体系统[C]. 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 2002: 58-59.

(12) 曾普胜, 莫宣学, 喻学惠, 侯增谦, 徐启东, 王海平, 李 红, 杨朝志. 2003. 滇西北中甸斑岩及斑岩铜矿[J]. 矿床地质, 22(4): 393-400.

(13) 曾普胜, 莫宣学, 喻学惠, 李文昌, 杨朝志. 2003. 中甸岛弧带构造格架及斑岩铜矿前景[C]. 峨眉地幔柱成矿与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2003年10月14-15日成都)论文集, 85-88.

(14) 曾普胜, 莫宣学, 喻学惠. 2002. 滇西富碱斑岩的Pb、Sr、Nd同位素特征及其剪切挤压构造背景[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2, 21 (3): 231-241.

(15) 曾普胜, 莫宣学, 喻学惠. 1999. 大火成岩省研究新进展[J]. 地学前缘, 5(3): 378.

(16) 曾普胜, 裴荣富, 侯增谦, 蒙义峰, 杨竹森, 王训诚, 田世洪, 姜章平. 2002. 安徽铜陵地块沉积—喷流块状硫化物矿床[J]. 矿床地质, 21(Sup.): 532-535.

(17) 曾普胜, 王海平, 莫宣学, 喻学惠, 李文昌 李体刚, 李红, 杨朝志. 2004. 中甸地区中-酸性斑岩体地质特征及含矿性初步研究[J]. 地球学报, 25(5): 535-540.

(18)曾普胜, 杨伟光, 喻学惠. 1999. 滇西富碱斑岩及其与金成矿的关系[J]. 地球学报, 1999, 20(Sup.): 367-372.

(19) 曾普胜, 裴荣富, 蒙义峰, 侯增谦, 杨竹森, 徐文艺, 谢玉玲, 徐九华, 梅燕雄. 2004. 安徽铜陵矿集区矿床叠加改造过程中的排金效应[J]. 矿床地质, 23(2): 216-224.

(20) 曾普胜, 蒙义峰, 杨竹森, 裴荣富, 王训诚. 2004. 安徽铜陵矿集区与块状硫化物有关的热水沉积岩[J]. 矿床地质, 23(3): 334-343.

(21) 曾普胜, 杨伟光, 喻学惠. 1999. 中甸岛弧带构造格架及斑岩铜矿前景[J]. 地球学报, 20(Sup.): 367-372.

(22) 曾普胜. 2002. 滇西北老君山地区岩浆活动与长江第一弯形成的关系[J]. 地理学报, 57(3): 310-316.

(23) 曾普胜, 莫宣学, 喻学惠, 李文昌, 杨朝志. 2003. 中甸岛弧带构造格架及斑岩铜矿前景[C]. 峨眉地幔柱与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摘要.

(24) 曾普胜, 蒙义峰, 杨竹森, 裴荣富, 侯增谦, 王训诚, 徐文艺, 田世洪. 2002. 安徽铜陵地块的成矿流体系统[C]. 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

(25) 曾普胜. 2013. 层控钨锡矿及其勘查意义—以云南钨锡矿为例[C]. 第七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 2013(6): 16-18.

(26) 麻菁, 曾普胜, 苟瑞涛, 王聚杰, 代艳娟. 2015. 中国碱性杂岩的成因及其成矿作用[J]. 地质与勘探, 51(03): 466-477.

(27) 王聚杰, 曾普胜, 麻菁, 代艳娟, 苟瑞涛. 2015. 黑色岩系及相关矿产——以扬子地台为例[J]. 地质与勘探, 51(04): 677-689.

(28) 代艳娟, 曾普胜, 麻菁, 苟瑞涛, 王聚杰. 2015. 中国蓝片岩带的分布及其构造意义[J]. 地质力学学报, 21(03): 426-437.

(29) 沙绍礼, 曾普胜, 苟瑞涛, 代艳娟, 张子雄. 2015. 滇西北剑川-虎跳峡大规模东向西逆冲推覆构造——兼论滇西扬子陆块区与西藏-三江造山系界线[J]. 地质力学学报,21(03): 438-445.

(30) 曾普胜, 尹光候, 李文昌, 朱俊, 余海军, 王彦斌, 王勇, 李红, 胡永斌. 2015. 金沙江造山带德钦-羊拉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系统[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版权所有 《地球学报》编辑部 Copyright©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中国地质科学院东楼317室 邮编:100037 电话:010-68327396 E-mail: diqiux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2912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