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个人简介
吴中海, 男, 1974年生。博士, 研究员。主要从事新构造、活动构造、地震地质、地貌与第四纪地质方面的研究。
2. 工作经历
2000—2001年 地质力学研究所基础研究室工作 研究实习员;
2001—2004年 地质力学研究所基础研究室工作 助理研究员;
2004—2009年 地质力学研究所基础研究室工作 副研究员;
2009—2011年 地质力学研究所基础研究室工作 研究员;
2012—2014 地质力学研究所新构造与活动构造研究室工作,新构造与活动构造研究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员;
2015—至今 地质力学研究所新构造与活动构造研究室工作,新构造与活动构造研究室副主任/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员。
3. 成果奖励及荣誉称号
(1) 2016年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 2015获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二等奖;
(3) 2011年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4) 2010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5) 2007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6) 2005或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7)2011年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批“地质英才培养计划”;
(8)2014年荣获第14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
4. 国内外学术任职
中国地震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质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委员。
5. 负责/主持的项目
(1) 2012-2015年,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利用多世代断层崖定量研究西藏亚东-谷露裂谷的晚第四纪正断层作用(编号:41571013);
(2) 2016-2019年,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藏北高原近南北向地堑群晚新生代正断层活动的时空特性与规律研究(编号:41171009);
(3) 2016-2018年, 中国地质调查局二级项目, 长江经济带活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编号:DD20160268);
(4) 2014-2015年, 中国地质调查局二级项目, 主要活动断裂调查与地应力监测;
(5) 2011-2013年, 中国地质调查局二级项目, 新构造运动与第四纪地质研究;
(6) 2014-2015年,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项目, 南北构造带活动构造体系综合调查与研究(编号:12120114002101);
(7) 2011-2013年,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项目, 青藏高原东南缘重要活动断裂厘定与活动构造体系综合研究(编号: 1212011120163);
(8) 2014-2015年,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成果集成与战略研究(2014-2015)(编号: DZLXJK201410);
(9) 2011-2013年,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成果集成与战略研究(2010-2013)(编号: DZLXJK201012-201210);
(10) 2014-2015年,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委托业务, 1:500万《中国活动断裂分布图》编图研究(编号: kp2014042);
(11) 2011-2012年,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委托业务, 西天山赛里木湖的成因、演化及其环境效应研究(编号: 12120114002101);
(12 )2011-2014年,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项目, 青藏高原与贝加尔裂谷动力学背景与古环境响应, 负责青藏中部活动断裂调查与研究(编号: 121201110182);
(13) 2009-2010年,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 西南地区活动构造与地应力模拟, 负责川滇地区活动断裂研究与综合编制(编号: 1212010911049);
(14) 2008-2010年,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 泛亚铁路大理至瑞丽沿线地质构造综合研究(编号: 1212010814054);
(15) 2007-2009年,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西藏亚东-谷露裂谷带的晚第四纪断裂活动与古地震序列(编号: DZLXJK200706);
(16) 2007-2009年,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青藏高原腹地典型地质灾害治理示范技术研究, 2007/1-2009/12, 负责青藏高原腹地活动构造研究(编号: 2006DFA21320);
(17) 2006-2008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西藏中部念青唐古拉山东南麓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速率的冰川沉积物年代约束(编号: 40501006)。
6. 专著、论文
(1) WU Zhong-hai, YE Pei-sheng, BAROSH P J, WU Zhen-han. 2011. The October 6, 2008 Mw 6.3 magnitude Damxung earthquake, Yadong-Gulu rift, Tibet, and implications for present-day crustal deformation within Tibet[J].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40(4): 943-957.
(2) WU Zhong-hai, ZHAO Xi-tao, MA Yin-sheng, ZHAO Xun, ZHAO Ting, YANG Shou-zheng, Gao Lin-zhi. 2010. Late Cenozoic Geomorphology, Geochronology and Physiography of Yuntaishan in Southern Taihang Mountain, North China[J].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84(1): 230-239.
(3) WU Zhen-han, HU Dao-gong, YE Pei-sheng, WU Zhong-hai. 2013. Early Cenozoic Tectonics of the Tibetan Plateau[J].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87(2): 289-303.
(4) WU Zhen-han, YANG Yan, BAROSH PATRICK J, WU Zhong-hai, ZHANG Yao-ling. 2014. Tectonics and topography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n Early Miocene[J].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88(2): 410-424.
(5) ZHANG Yue-qiao, DONG Shu-wen, HOU Chun-tang, SHI Ju-song, WU Zhong-hai, LI Hai-long, SUN Ping, LIU Gang, LI Jian. 2013. Seismogenic structure of the April 20, 2013, Lushan Ms7 Earthquake in Sichuan[J].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87(3): 633-645.
(6) 吴中海, 赵根模, 刘杰. 2016. 2015年尼泊尔Ms8.1地震构造成因及对青藏高原及邻区未来强震趋势的影响[J].地质学报, 90(6): 1062-1085.
(7) 吴中海, 叶培盛, 王成敏, 张克旗, 赵华, 郑勇刚, 尹金辉, 李虎侯. 2015. 藏南安岗地堑的史前大地震遗迹、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40(10): 1621-1642.
(8) 吴中海, 周春景, 谭成轩, 孙玉军, 马晓雪. 2016. 长江经济带地区活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基本特征[J]. 地质力学学报, 22(3): 379-411.
(9) 吴中海, 龙长兴, 范桃园等. 2016. 青藏高原东南缘弧形旋扭构造活动构造体系及其动力学特征与机制[J]. 地质通报, 34(1): 1-31.
(10) 吴中海, 张岳桥, 胡道功. 2014. 新构造、活动构造与地震地质[J]. 地质通报, (04): 391-402.
(11)吴中海, 周春景, 冯卉, 张克旗, 李家存, 叶培盛, 李跃华, 田婷婷. 2014. 青海玉树地区活动断裂与地震[J]. 地质通报, (04): 419-469.
(12) 吴中海, 赵根模, 龙长兴等. 2014. 青藏高原东南缘现今大震活动特征及其趋势:活动构造体系角度的初步分析结果[J]. 地质学报, 88(8): 1401-1416.
(13) 吴中海, 赵根模. 2013. 地震预报现状及相关问题综述[J]. 地质通报, 32(10): 1493-1512.
(14) 吴中海, 赵希涛, 范桃园, 叶培盛, 仝亚博, 杨振宇. 2012. 泛亚铁路滇西大理至瑞丽沿线主要活动断裂与地震地质特征[J]. 地质通报, 31(2-3): 191-217.
(15) 马丹, 吴中海, 李家存等. 2014. 川西理塘断裂带的空间展布与第四纪左旋走滑活动的遥感影像标志[J]. 地质学报, 88(8): 1417-1435.
(16) 罗睿洁, 吴中海, 黄小龙等. 2015. 滇西北宾川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及其活动构造体系[J]. 地质通报, 34(1): 155-170.
(17) 黄小巾, 吴中海, 李家存, 尼玛次仁, 刘艳辉, 黄小龙, 张铎. 2014. 滇西北裂陷带的构造地貌特征与第四纪构造活动性[J]. 地质通报, (04): 578-593.
(18) 蒋瑶, 吴中海, 李家存等. 2014. 2010年玉树7.1级地震诱发滑坡特征及其地震地质意义[J]. 地质学报, 2014, 88(6): 1157-1176.
(19) 蒋瑶, 吴中海, 刘艳辉, 田婷婷, 张铎, 黄小龙, 黄小巾. 2014. 青海玉树活动断裂带的多期古地震滑坡及其年龄[J]. 地质通报, (04): 503-516.
(20) 田婷婷, 吴中海, 马志邦, 冯卉, 尼玛次仁, 蒋瑶, 张绪教, 张铎. 2014. 青海玉树断裂带地震落石的地震地质意义[J]. 地质通报, (04): 567-577.
(21) 田婷婷, 吴中海, 张克旗, 张绪教. 2013. 第四纪主要定年方法及其在新构造与活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综述[J]. 地质力学学报, (03): 242-266.
(22) 赵根模, 吴中海, 刘艳辉. 2014. 青藏高原东南缘活动断层相互作用、应力触发与差别响应[J]. 地质通报, (04): 470-484.
(23) 张铎, 吴中海, 李家存, 蒋瑶. 2013. 国内外地震滑坡研究综述[J]. 地质力学学报, (03): 225-241.
(24) 陈明勇, 徐胜利, 吴中海. 2014. 新疆赛里木湖的湖滩岩特征、时代及其对MIS3阶段湖面变化的指示意义[J]. 地质力学学报, 20(2): 174-184.
(25) 刘艳辉, 赵根模, 吴中海. 2014. 地震空区法在大地震危险性评判中的应用——以青藏高原东南缘为例[J]. 地质力学学报, 20(3): 255-273.
(26) 吴中海, 李贵书, 毛晓长, 尹福光, 翟刚毅, 张虎等. 2013. 泛亚铁路云南大理至瑞丽沿线基础地质与主要工程地质问题[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7) 吴中海, 余佳. 2012. 地质力学研究新进展[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8) 吴珍汉, 吴中海, 胡道功, 王薇, 张作辰, 雷伟志. 2005. 青藏铁路沿线活动断裂与地质灾害图集[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9) 吴珍汉, 吴中海, 江万, 周继荣. 2001. 中国大陆及邻区新生代构造-地貌演化过程与机理[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30)赵逊, 马寅生, 吴中海, 高林志, 赵汀. 2005. 云台山主要地貌景观地学背景研究——云台地貌成因[M]. 北京: 地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