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个人简介
裴荣富, 男, 1924年生。研究员。主要从事矿床地质和矿产勘查方面的研究。
2. 工作经历
1949年3月,北平地质调查所,实习技术员;
1949年10月,公营企业部北京地质调查所,实习技术员;
1951年10月,地质部中南地质局429队,二级技术员;
1954年10月,地质部华东地质局304队,一级技术员;
1956年10月,地质部地矿司黑色金属处,工程师;
1957年10月至1973年10月,中国地质科学院矿物原料研究所,主任工程师;
1973—1977年10月,地质部援苏丹地质队,总工程师;
1978年至今,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一级研究员。
3. 成果奖励及荣誉称号
(1) 1998年《中国矿床模式》获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南岭地区与中生代花岗岩类有关有色、稀有金属矿床地质》获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3) 1988年8月《南岭地区铅锌等有色稀有金属矿床》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4)《华北地块北缘矿化集中区控矿因素与成矿预测》获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5)《中国特大型矿床成矿偏在性与异常成矿构造聚敛场》获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6) 中国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第7名;KJ2006-1-03-R7;
(7) 中国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第8名, 2007-J-210-2-09-R08;
(8) 李四光地质科学研究奖,1995年10月,李奖(95)012;
(9) 国际矿床成因协会(IAGOD)终身荣誉奖, 2004
4. 专著、论文
主要论文:
(1) 裴荣富, 陶惠亮, 叶庆同, 赵一鸣, 王立华. 1961. 论我国富铁矿已知重要类型的成矿地质特征[J]. 地质学报, 41(2): 95-111.
(2) 裴荣富, 刘瑛, 吕凤翔. 1985. 再论大冶式铁矿[J].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所刊, 3: 1-12.
(3) PEI Rong-fu. 1988. Tectonic environments and modes of emplacement of the granites of Southern China and their relation to mineralization[J]. Bulletin of CAGS, 85-91.
(4) 裴荣富, 吴良士. 1994. 找寻特大型隐伏矿床的衍生矿床导向和成矿轨迹追踪研究[J]. 矿床地质, 13(4): 380-382.
(5) 裴荣富, 洪大卫. 1995. 碰撞造山与华南花岗岩及其成矿系列研究的新进展[J]. 矿床地质, 14(2): 189-194.
(6) PEI Rong-fu. 1994. Tectonics and evolution of pre-Cambrian Metallogenetic Province in China[J]. 30th Int’l. Geol. Congr, 9: 15-30.
(7) 裴荣富, 熊群尧. 1999. 中国特大型金属矿床成矿偏在性与成矿构造聚敛(场)[J]. 矿床地质, 18(1): 37-46.
(8) PEI Rong-fu. 1999. Deep tectonic processes and superaccumulation of metals related to granitoids in the Nanling Metallogenic Province, China[J]. Acta Geologica Sinica, 73(2): 181-192.
(9) 裴荣富, 熊群尧, 梅燕雄. 1999. 金属成矿省成矿年代学研究的新进展——以华北地台北缘为例[J]. 地学前缘, 6(2): 325-334.
(10) 裴荣富, 熊群尧, 徐善法, 尹冰川. 1999. 中国金矿床(点)等密度图与成矿远景预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4)5: 449-454.
(11) Pei Rong-fu. 2000. Review on Exceptional Large Ore Deposits[J]. 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urvey of Japan, 51(10): 505-516.
(12) 裴荣富. 2002. 21世纪矿业应向后工业发展势态倾斜——适者生存和可持续发展[J]. 地球科学, 27(1): 72-80.
(13) 裴荣富, 李进文, 梅燕雄. 2004. 金属成矿省等级体制成矿[J]. 矿床地质, 23(2): 131-141.
(14) 裴荣富, 梅燕雄, 李进文, 孟贵祥, 王少怀, 王永磊, 李莉, 黄修保, 王浩琳. 2006. 事件地质激发成矿作用异常与超巨量金属工业堆积[J]. 地质学报, 80(10): 1509-1517.
(15) 裴荣富, 李进文, 梅燕雄, 王永磊, 李莉, 王浩琳. 2007.中国大陆边缘构造属性与超巨量金属工业堆积[J]. 高校地质学报, 13(2): 137-147.
(16) 裴荣富, 李莉, 王浩琳. 2009. 矿产地质勘查与矿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模拟[J]. 矿产保护与利用, (1): 7-12.
(17) 梅燕雄, 裴荣富, 杨德凤, 戴自希, 李进文, 徐丛荣, 瞿泓滢. 2009. 全球成矿域和成矿区带[J]. 矿床地质, 28(4): 383-389.
(18) Pei Rong-fu. 2012. New recognized intellect for Prospecting Large-superlarge Mineral Deposits[J]. Acta Geologica Sinica, 86(3): 539-546.
著作:
(1) 裴荣富. 1998. 中国特大型矿床成矿偏在性与异常成矿构造聚敛场[M]. 地质出版社.
(2) 裴荣富. 2008. 中国中生代成矿作用[M]. 地质出版社.
(3) 裴荣富. 1995. 中国矿床模式[M]. 地质出版社.
(4) 裴荣富. 2001. 难识别及隐伏大矿、富矿资源潜力的地质评价[M]. 地质出版社.
(5) 裴荣富. 2009. 1:25000000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及说明书[M].地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