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二、三叠系界线岩石地层的次生磁化及其地质意义
    点此下载全文
引用本文:刘育燕,朱宗敏,袁爱华,邓胜徽,刘本培,桂仁菊,郑宏瑞.2004.山西二、三叠系界线岩石地层的次生磁化及其地质意义[J].地球学报,25(4):437-442.
DOI:
摘要点击次数: 2887
全文下载次数: 2317
作者单位E-mail
刘育燕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yyliu@cug.edu.cn 
朱宗敏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袁爱华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邓胜徽 北京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刘本培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桂仁菊 朝鲜金策综合工业大学平壤  
郑宏瑞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803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及天然气总公司“中国北方油气区石炭二叠系划分对比、古环境研究及油气远景评价”项目“磁性地层学子课题”(编号:016083),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地球表层系统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编号:200203)
中文摘要:在太原西山剖面自上石盒子组1段至刘家沟组底部采集定向标本131个,在宁武孙家沟剖面自石千峰组至刘家沟组采集定向标本58个,进行了古地磁学研究。逐步地层展平校正表明,两剖面所获得的剩磁分别为校正系数等于0.5和0.6时的次生磁化。经与公认的华北陆块古地磁学数据对比,前者剩磁的产生时间应为晚三叠世,而后者的产生时间则应为白垩纪。岩石地层次生磁化的构造地质学意义为:晚三叠世,山西断块成为统一中国大陆的一部分;白垩纪,太原地区以隆升为主,宁武地区在隆升的同时发生岩层变形;新生代,山西断块在隆升的同时,中部产生断陷,但岩层变形不明显;宁武地区明显的盖层褶皱大体形成于白垩纪,而山西现今的地貌高度则至少来自于印支以及燕山两期构造活动的长期隆升。
中文关键词:古地磁学  次生磁化  逐步地层展平校正  太原  宁武
 
Remagnetization in Shanxi Area and Its Implications in the Boundary between Permian and Triassic
Abstract:Paleomagnetic characteristics were studied by testing 131 directional samples from the first part of Upper Shihezi Formation to Liujiagou Formation in Xishan section and 58 directional samples from Sunjiagou Formation to Shiqianfeng Formation in Ningwu se
keywords:paleomagnetism  remagnetization  progressive stratigraphic correction  Taiyuan  Ningwu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版权所有 《地球学报》编辑部 Copyright©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中国地质科学院东楼317室 邮编:100037 电话:010-68327396 E-mail: diqiux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2912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