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脊梁——秦岭山链的形成——聚合、碰撞及陆内俯冲 |
点此下载全文 |
引用本文:许志琴,卢一伦,汤耀庆.1990.中国的脊梁——秦岭山链的形成——聚合、碰撞及陆内俯冲[J].地球学报,11(1):130-133. |
DOI: |
摘要点击次数: 5386 |
全文下载次数: 5485 |
|
|
中文摘要:<正> 绵延上千公里的中国的脊梁——秦岭山链(包括秦岭、大别及胶南)的形成,是北中国板块(中朝板块)及南中国板块(扬子板块)聚合、碰撞及陆内俯冲的结果。 秦岭山链为由较狭窄的北部古生代山链及较宽阔的南部印支山链组成的复合山链,往东被郯庐断裂所切割。北部古生代山链主要造山时期为450—330Ma,它具2500Ma的古老变质基底及由中、上元古界和下古生代稳定地台型盖层组成的褶皱,以发育大推覆为主要特征。南缘保存了下古生代洋壳蛇绿岩残片。 |
|
THE FORMATION OF THE QINGLING MOUNTAIN CHAIN AS THE BACKBONE OF CHINA, -CONVERGENCE,COLLISION AND INTRACONTINENTAL SUBDUCTION |
|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
|
|
|
|